5月10日下午,由工会举办的首届“圆梦杯”教职工登山挑战赛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举行。财务处在校的14名同志全部参加比赛并成功登顶,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
一个看似平常的登山比赛有什么好侧记的?但是,就是在这平凡的比赛中,彰显了财务处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赛前认真准备
工会一确定比赛事项,工会小组长厉丽就在处务会上传达了有关要求和精神,处内做出全部参加的决定,选出7名参赛队员,5名正选,2名后备人选,其他同志作为亲友团全部参加比赛。由于比赛准备时间紧,日常工作非常繁忙,同志们分工协作,利用休息时间,购买了比赛服装和比赛时的用水、食物。比赛前一天,利用处内组织学习培训的时间,对第二天的活动又做了安排。要求同志们把手上的工作安排好,明确了安全第一,重在参与,团结进取,加强交流的参赛方针,力争比出成绩,赛出风格,彰显精神。
赛中团结奋进
比赛开始了,5名正选队员一路挺进,为争取好的成绩率先登山,一路上,队长孔献刚带领刘琦、杨蕊、李晓明、聂琳争分夺秒前行,当行进到八角亭时,女队员开始出现极限反应,孔献刚、刘琦鼓励大家咬牙坚持,挺过了难熬的第一阶段。
成功登顶要走3千米的山路,其中最后是1800个台阶。孔献刚是我校羽毛球比赛男子单打第一名,刘琦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两位男士是队里的登山主力,登西山没问题,但他们还要照顾女队员一起登顶。李晓明比赛前一天肠胃不适,一夜没有休息好,杨蕊、聂琳由于不经常登山,为了比赛取得好成绩,登山初始发力过早,在比赛的后半程遇到了困难,体力和心理都到了极限,但她们用顽强的毅力与高度和难度作战,克服了困难,战胜了自己。本次比赛成绩以5人参赛队最后一名登顶队员的成绩作为全队用时为准,一支队伍要一起登顶才有更好的成绩,五名队员团结作战,孔献刚、刘琦在登山中为了协助三名女队员更快的登顶,一边鼓励,一边拉、推助力,消耗了大量的体力,为了集体的成绩和荣誉,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团结协作,凝聚力量,奋勇攀登,以良好的成绩携手登顶。
亲友团助阵彰显团队精神
主战场在参赛的各支队伍的5名队员间展开,另一个参加人数更多,更广泛的战场是各单位的亲友团。为最大为范围地鼓励教职工广泛参与登山活动,本次比赛还设立了亲友团。按规定,亲友团人数不限,每一名亲友团成员登顶成功,则为该队比赛用时减掉1分钟。财务处9名同志组成的亲友团虽不是人数最多的,但却是在校人员全部参加,并且全部有效登顶,是亲友团登顶人数最多的,这在所有队伍中独一无二,为团队取得好成绩做出了贡献。
亲友团中表现最好的是尤奉平、戴亚萍、曹虹三位姐姐,她们是亲友团中最早完成登顶的。厉丽是工会小组长,为了组织好比赛忙前跑后,但瘦弱的身体支撑高强度比赛实在勉为其难,透支的她在下山时险些晕倒,靠冰袋冷敷支撑了下来。邓雪娇刚生完小孩不久,坚持登顶,她乐观地说,就当是产后恢复吧,乐观、坚持铸就了登顶时成功的喜悦。最困难的是亲友团中的最后4位成员,程立耕和校园卡的王杨、芦鑫、李丹妮。程立耕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平时疏于锻炼,练嘴还行,登山不灵;王杨身材结实,负重太大,登山属于超载,坚持下来实属不易,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却不曾放弃;芦鑫、李丹妮身材亭亭玉立,但登山少,登顶困难,但一直坚持前行。四名“最后的战士”登山过程可谓“狼狈不堪”,在登顶过程中,这四名同志在最困难的时候开会商议,到底是登顶还是返回,在彼此的鼓励中,为了集体的成绩和荣誉,大家决定拼了。拼的结果是享受了登顶后的成功和满足。登顶的一瞬间,大家的欢呼把所有疲劳一扫而光。
除了这14人,还有4名编外亲友团。陈鹏在中直党校学习,不能请假,登山前发来短信给大家加油;张曦、李慧琴外出培训,做为队员的她们因错过比赛而满怀遗憾,用微信给大家鼓劲;王子然在团中央借调,不能参加比赛,从组队起就通过rtx给大家发来支持的话语。18名同志是一个整体,团结在一起就有了战无不胜的力量。
比赛结束后,所有人员一一聚齐后上车返城,彼此用短信发去了问候和关心,有一句短信最为点题—--“相互影响、正能量”。没错,财务处正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集体。
财务处,好样的!
财务处,你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