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更加现代化的中国共青团
吴庆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全民族付出艰巨的努力。强国一代青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先锋力量,他们今天风华正茂,已跑进强国赛道,到2035年正值壮年,到本世纪中叶仍年富力强,更要承担强国领跑、最后冲刺的历史重任,他们将与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同生共长、命脉相连。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中国共青团要把全国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发挥先锋队、突击队的作用。肩负这个伟大的历史使命,共青团需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形势要求,提高组织的现代化水平,成为善于密切联系青年群众,具备强大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的青年的坚强核心。
中国共青团组织的现代化是指立足于自我革命的历史责任不断推进团的改革创新,更好地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更好地融入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系统设计,体现在从传统组织向现代组织转化的组织体系建设、团干部选拔及专业能力构建、团员先进性塑造、团组织制度建设日益完备、团组织文化不断固化稳定,团的运行机制和考评更加科学,和其他组织互动更加有序高效的多个方面。这个现代化进程能够不断激发共青团的自我革命和改革创新,更好地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的典型特征,通过组织现代化将组织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联系青年、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更加鲜明地凸显出来。
共青团组织功能的现代化核心在“融”。组织功能的现代化核心在于共青团更彻底地融入国家社会治理和党的根本制度设计中。首先,要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共青团组织的现代化。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做好群众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和重要内容。要立足党的“众星拱月”政治格局发挥自己独特功能,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不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充分发挥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要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反映青年呼声,维护青年合法权益。其次,要在推进党、团、队一体化建设进程中推动共青团组织的现代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共青团是突击队,少先队是预备队。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共青团要不断把坚持党的领导深深融入组织血脉中,形成区别于其他青年组织的根本特质和鲜明优势,将组织建设更好地融入党的建设的各个环节中,成为政党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的核心政治力量和制度设计。永葆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生命,不断强化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政治信念。履行好党章中党团关系的要求,落实好党建带团建制度,履行好全团带队的政治责任,规范和加强少先队入团、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机制,着力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保证源源不断为党输送健康有活力的血液。再次,要在建立和完善在党的领导下各部门齐抓共管青年发展事业的工作格局中推动共青团组织的现代化。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全社会形成关心青年发展的生动“大合唱”。要更好地利用政策、法律的手段推进青年工作。围绕国家青年发展规划的实施,坚持服务青年这一根本生命线,把推动规划落实见效作为服务青年成长、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根本抓手,在实践中将团的工作不断纳入各项法律制度之中。
共青团组织体系的现代化强起在“新”。组织体系的现代化要强势跃起根本在于敢于突破创新。新时代青年要被更好地组织动员起来需要新的青年组织与其相匹配,合理调整团的组织结构,不是重新构造团的组织系统,而是通过革命性调整,达到强化功能、焕发活力的目的。要不断拓展新思路,勇于自我革命,始终成为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组织。要敏于把握青年脉搏,依据青年工作生活新方式新变化新特点,探索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思路新模式。当前,青年的流动性增强已是公认的事实。这种流动性既包含青年在不同地域之间的流动,也包含单位之间青年人的职业转换,还包括青年在工作单位中的工作空间的丰富化等多种层面,青年的流动性直接冲击着传统的以单位人为基础的管理体系和党团工作的基石,且不可逆转。我们要研究将青年吸引住的组织形态,实现从机械型组织向有机型组织的转换,分析和研究与青年联系较为稳定的三个节点(单位、社区、兴趣等),明确重点发展的方向,构筑纵横交错的有机型组织。要实现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和数据化。继续强化网上共青团建设,推动团组织工作上网、服务上网、活动上网,加强网络动员, 实现线上线下发动青年、聚集青年的更好结合。要推动组织体系的国际化。适应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需要,不断丰富组织形态,推动青年工作不断走向世界,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重要作用。
共青团组织能力的现代化要处在“专”。组织能力的现代化最紧要处在于推动团的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建设。共青团工作科学化水平取决于团干部的专业工作能力。团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是当前极其迫切的任务,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各项工作对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采取一般化、大呼隆、粗放型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是完全不能适应的。要以青年群众工作本领为核心推动团干部的专业化建设水平。一要把好选拔干部入口,确保群众工作本领基础。要把青年中有影响力的青年领袖更多地选拔到团的工作岗位上,把更多的先进模范人物、优秀志愿者吸纳进团干部的队伍,使基层力量壮大起来。二是要优化群众工作过程,强化群众工作效果。从团的具体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团干部的青年群众工作本领,特别是从联系青年、结交朋友、服务青年、感动青年、引导青年、组织青年等环节加强自身能力,实现从“团干部”到“青年群众领袖”的转化,实现从团的活动向青年群众工作的立体过程转化,实现从团的任务向引导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转化,彻底回归青年群众工作的本质规律。三要重点突出社会化、群众化技能。积极吸纳青年志愿者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参与青少年工作,促进工作力量的社会化。广泛吸纳和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工作资源的社会化。不断提高团干部把握青年群众需要的能力。推动团干部密切联系青年,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制度化地经常把青年的“温度”告诉党,更准确地把握青年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使得共青团工作眼睛向下,更接地气。
共青团组织制度的现代化重点在“细”。组织制度的现代化重点在于形成更加严密细致、效能强大的制度体系。要充分激发共青团工作的制度效能,最关键的是要激发党委领导共青团工作的制度和共青团自身开展工作创新的制度。首先,要充分激发党委领导共青团工作的制度效能。要完善党委对共青团组织的领导制度、完善同级党委和上级团组织双重领导的系统优化制度,完善党政领导关心青年和青年工作的制度、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建立青年朋友知心人、青年工作热心人、青年群众引路人制度。其次,要不断激发提升共青团引领力、组织力和服务力的制度效能。要始终把青年凝聚在党的理想信念旗帜之下,重点完善共青团政治引领的制度、完善共青团推动优化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系统环境的制度、完善党团队一体化政治引领制度、完善团员先进性评定和先进性发挥制度、完善共青团网络群众工作制度,落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始终成为组织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先锋力量,进一步固化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发挥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的组织制度,形成强有力的号召行动招募机制。要始终成为党联系青年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完善密切联系青年制度,优化代表和反映青年普遍性利益诉求的工作机制。要从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出发,完善共青团参与协商民主的制度,完善共青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完善共青团整合资源的制度。再次,要不断激发共青团工作管理科学化的制度效能。重点完善共青团如何更好地发挥青年主体性的制度、完善共青团工作评估科学化制度,要充分调动广大青年当家作主,自觉树立青年导向,充分尊重青年主体地位,形成更加生动的基层工作局面。
共青团组织文化的现代化突破在“稳”。组织文化现代化突破点是要追求工作的稳定性。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团干部有不断流动的特点,组织建设成果如何巩固?重点要解决在团干部流动性中寻找工作稳定性问题。首先,要强化全国共青团组织文化建设,寻求组织工作边界的稳定。更加明确团组织的价值理念、行为文化和认知系统,构建人员虽然灵活流动,但保存组织鲜明稳定价值观、具体行为特征、组织品牌的组织形态,在流动中清晰地界定出组织成员并能够灵活聚合,形成有机组织,共同开展活动,打破单位思维,打破社区思维,强化流动中有机组织的生成思维,从而在全社会构建起无处不在、功能强大的组织,真正增强团组织的影响力。其次,要做大共青团工作传承体系,寻求工作力量上的稳定。解放思想,重构青年工作体系,实现从共青团干部到以共青团干部为核心的党的青年工作队伍的转变,重塑青年工作力量,积聚一个地方关心青年工作的稳定资源,形成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浓厚社会氛围。再次,要寻求组织品牌化运营,寻求工作项目上的稳定。总结全团金字招牌如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等品牌运作经验,走出基层团建项目分散化和零散化的现状,推动在基层形成更有影响力的全国品牌,紧紧关注青年身心健康、教育成才、毕业求职、创新创业、婚恋交友、社会融入、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核心需要,统一设计常态稳定品牌,加强上层组织支持和标准化管理,形成全国性合力,真正打造组织在全国青年中的强大影响力。
只有树立了以上这些现代化思维,中国共青团才能够把握现代化的新使命,跟上党的现代化的新步伐,满足现代化的新青年,建立起现代化的新组织,发挥现代化的新功能,才能更好地完成历史的重大使命。
〔作者系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转自《中国青年》2023年第1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