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记者 蒋菱 崔斌斌
他,连续22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家喻户晓的小品明星;他,演电影、执导筒,是精品主旋律影视剧的创作者。
《超生游击队》、《打扑克》、《装修》,《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阳光天井》,《党员金柱有点忙》、《让我们记住》、《低头不见抬头见》,他的作品有口皆碑。
“春兰杯”我最喜爱春节联欢晚会小品类节目一等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金鸡奖”导演处女作奖,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大奖,夏衍电影文学奖、长春国际电影节“银鹿奖”等18项大奖,印证着他在影视剧创作方面的成就。
他就是黄宏。4月1日下午,他和近500名中青师生就喜剧创作和自己的成长经历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讲座开始前,校党委书记倪邦文,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义军会见了黄宏。
王义军为黄宏颁发了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组成员聘书,新闻系主任戚鸣为黄宏颁发了新闻系“传媒人大讲堂”纪念牌。
谈创作:“巧思”构建喜剧“金字塔”
“别人走进学校是来育人,我走进校园是来愚人。”借着4月1日“愚人节”的巧合,年满五十的黄宏用自嘲幽默地开始了讲座。现场同学鼓掌大笑。
“我来是想和大家交朋友,希望我们能成为长期合作伙伴,一起创作,然后将作品搬上荧幕。”
“我用心讲,希望同学们用心听;我用脑子讲,希望同学们用脑子记。”全程脱稿的讲座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在黄宏看来,“小品”两个字就讲出了小品的属性。“小”而不失“品”。他将小品比作针灸,创作小品就是在找穴位,找对了穴位就能产生共鸣。
“夸张不变形,变形不失真。”黄宏说,喜剧小品不能没有夸张,但是要把握夸张的度。曾在北大学习的他,做过一个关于喜剧的课题。他将喜剧比作一个金字塔:首层是“噱头”,由下而上依次是“滑稽”、“幽默”、“诙谐”,塔尖则是“机智”。
黄宏尤其强调了“机智”的重要性。他表示,聪明人是创造喜剧,喜剧是可以让人变聪明的。卓别林大师的作品至今还为人所称赞,是由于它超出了观众想象、是充满智慧的作品。“喜剧就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就观众和喜剧的关系,他认为,两者是引领的关系——创作者领着观众走进喜剧中。创作者要掌握“比观众快半步”的节奏。创作是在挖坑,“喜”是将观众挖进坑里。“观众能从坑里爬出来,则是喜剧,爬不上来的就是悲剧。”幽默的语言加上夸张的表情,又一波掌声响起。
关于“喜剧”,
谈成长:“没有过不去的事”
13岁入伍,唱快书,学相声,“一气之下”凭借七部作品连登东北7个地方台春晚,最终如愿登上央视春晚。黄宏简单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
2010年央视春晚前夕,由于种种原因,原定剧本《两毛一角》版权方不予授权,黄宏顶着压力利用三天时间创作出毫不逊色的小品《美丽的尴尬》。谈到这些,黄宏感慨地说:“遇到难关,咬咬牙,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事,你放弃了,也许就是另一种煎熬。”
在黄宏看来,成长就需要个人奋斗和努力。深知每年央视春晚的难进,他幽默地说“既然难进,就不轻易出去”。
谈文化: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
“现在的文化氛围整体很好,作品很多,但是缺少文化含量。”他认为,目前是全民娱乐至上的文化,更需要大家能够沉住气。
“炒作代替了繁荣,谩骂代替了批评,张扬标榜着富有,低调意味着平庸。”他用四句话道出了当今的文化现象,他真心希望能改变这种现状。
“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文化是无须提醒的自觉,文化是约束力为前提的自由,文化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是他对文化的思考。
讲座结束后,黄宏还和师生就“大学生与主旋律电影”的话题进行了座谈。(摄影/赵丹霞 董洁)
讲座花絮之一:视频展示演艺生涯
讲座开始前,新闻系播放了一段学生自己制作的视频,展示了黄宏的演艺生涯。视频由陈曌等几名同学熬了三天三夜完成的。黄宏认真观看了视频,不时发出笑声,并对陈曌等同学表示了感谢和鼓励。
讲座开始十多分钟,依然有学生不断涌入大阶梯教室,黄宏停了下来,亲切地招呼教室靠后的学生坐到前面,腾出更多的空间给还要进来的学生。
讲座花絮之二:愚人节的玩笑
当天中午12点半,大阶梯教室的座位就被抢占一空。
1点59分,离预定讲座开始时间还剩1分钟。“黄宏不来了,这是新闻系对师生开的一个愚人节的大玩笑,大家不要等了。”新闻系崔艳老师突然说,全场哗然。
同学们回应:“我们不相信!离两点还差一分钟,不可能不来。”崔艳马上手机联系了新闻系主任戚鸣,“是不是玩笑,十分钟以后见分晓。”戚鸣手机回复说。
2点07分,崔艳再次说:“真的不来了,咱们可以打赌,输的学生走的时候放下一毛钱作为新闻系的公用资金。”全场再次哗然,但每个人仍旧在等待。
2点17分,随着大阶梯前门的一阵喧闹,黄宏老师来了。全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