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青年谈】刘筱慧:坚持走在志愿服务路上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24-01-24
作者:裴书毓
编辑:梅轶竹

  编者按:“青年谈”专栏,采访身边的优秀青年,分享精彩故事,展现青春风采,碰撞思想火花,激发奋斗热情。 

  本期访谈嘉宾:刘筱慧,中央团校2023年度基层组织团干部进修班(第15期)学员。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团委书记,先后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河北省优秀共青团干部、第五届河北省教育系统志愿服务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中央团校:作为全国和省级优秀团干部,您从事团的工作的初心是什么? 

  刘筱慧:我的青春与共青团有着不解之缘。我的姥姥是一名人民教师,在我很小的时候,姥姥就嘱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早日完成入队、入团、入党人生三件大事。”小时候的我并不能完全理解姥姥的这句话,但是在我的心中已经有了一颗小种子,那就是我要考上一所理想的学校,完成姥姥说的“三件大事”。理想指引人生方向。在同年级同学中,我第一批入了队、入了团,又在大学入了党。毕业以后,留在学校团委工作,到现在已经十四年了,可以说共青团承载了我青春年华的美好记忆。 

  我非常热爱共青团工作,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学生的成功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这给我带来了真切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比如,当学生鼓起勇气、挑战自我,站在舞台中央分享自己的青春故事时,当学生一举斩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时,当学生毕业后主动请缨到西部基层地区工作时,我感受到了学生的成长与担当,这种幸福感和成就感是非常强烈的。同时,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团的工作汇聚了青春力量,我们在工作与学习的路上一起成长,也让我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 

  中央团校:您每年组织3000多名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情? 

  刘筱慧:“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每年都会如期开展。如果说有什么事情让我印象深刻,我想应该是“心灵上的触动”。例如,偏远山区的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离别时,孩子们与支教团的依依惜别;走在延安枣园张思德纪念广场,“为人民服务”五个红色大字,激励着同学们蓄力前行的那份传承;同学们历时两年自主研发设计出一款新型污水净化槽,解决了中小农户养殖污水处理难题,村里的大叔与同学们紧握双手,传递的“净水助农”成功的那份喜悦……这一桩桩、一件件、一个个触动心灵的瞬间,都是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的真切感受,他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一路收获、一路感悟、一路成长,实践归来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在校内外交流分享,从而带动更多同学踊跃投身实践。 

  中央团校: 请您介绍一下“李庆玉志愿服务先锋队”。

  刘筱慧:李庆玉是我校2003级自动化工程系的一名学生。2005年,他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了一名花季少女的生命,成为秦皇岛市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第一人。为了带动更多青年学子参与到志愿服务中,2017年,我们成立了“李庆玉志愿服务先锋队”,希望通过先锋队把这种精神根植于志愿服务中。在这个过程中,我真切感受到爱心是可以传递的。学校很多学生主动加入“李庆玉志愿服务先锋队”,参与爱老敬老、无偿献血、义务支教、阳光助残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例如,秦皇岛市民杨秀群看了李庆玉的报道,主动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秦皇岛第二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李庆玉是学校志愿服务的一张名片,也是学校志愿服务精神的一个缩影。 

  中央团校:这些年您获得了很多荣誉,您如何看待这些荣誉?  

  刘筱慧:荣誉是一种肯定,是一种鼓励。但是荣誉只说明过去,不代表未来。荣誉也是一种压力,鞭策我要不断提升自己,向着下一个目标稳步前进。优秀的志愿者和服务队有很多,与他们相比,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今后,我会将无偿献血、扶困助残、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继续开展下去。深入拓展志愿服务阵地,培育规范化的志愿服务组织,打造特色品牌化的志愿服务项目,建设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推进志愿服务从常态化走向专业化。 

  近期,为了推动实施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发挥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区志愿服务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启动了“百个支部进社区,青春志愿健身行”健身健康志愿结对服务行动,以113个团支部为志愿服务小队和113个社区结对,深入社区开展健身宣传、运动指导、赛事组织、项目培训等体育志愿服务工作,为社区体育工作注入新的动能,让青年大学生走进社会基层、服务人民群众。 

  中央团校:请您结合自身经历,谈谈新时代青年应该如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刘筱慧: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新时代,青年应该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努力拼搏,敢于担当,争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常修常炼,常悟常进。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起来。其次,要掌握过硬本领,勤奋好学,积极进取。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挑战,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要牢记使命责任,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积极投身创新与创业、社会服务与公益、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访谈人:裴书毓(2023级中共党史与青运史系研究生) 

  访谈时间:2023年11月27日 

  访谈地点:中央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