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系 孙跃
2014年8月6日一行22人满怀喜悦、兴奋、期待、憧憬从北京T3机场登机,行远思长,怀揣不同的期待,这次美国之行注定是一个逐梦、探索之旅。
经过首日11+小时的国际航班,我们抵达了旧金山,开始了美国之旅。旅途中径旧金山、米苏拉、西雅图、海瑞那、洛杉矶、纽约、费城、华盛顿,好奇心盖过一切的我们看到过很多典型的美式建筑和街道,随手一拍都是纯正的欧美风。
“民族熔炉”是世界人民对美国这个移民国家的美称。在这块土地上来自不同地域的民族、怀着不同信仰的居民各自保留自己的传统,又完全按照典型的美国方式生活着,使美国的人文景观呈现丰富多彩的特征。在美国的一些地区的城市角落,经常可以看到“国中之国”的现象,比如,在旧金山有着完全像意大利城市的地方,数十万意大利人聚居在这里。同样,在美国也有墨西哥人、德国人、华人的聚居区等。下图就是典型的旧金山城市中的意大利聚居区。
旅途中参观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蒙大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感受到了美国的高校深厚的历史和轻快的学习氛围。印象最深、感觉最好的当属在米苏拉的快乐生活。在米苏拉的蒙大拿大学我们接受了短暂的培训课程,课程涵盖了美国环境保护、高校制度、美国政体、司法体系等方面,在介绍美国特奥会体系中和高等教育体系的课程中有涉及领导力培养。在提到共同领导时,使我明白给予每个成员发声的机会,收集不同的声音并将这些声音进行有效的整合在一起的重要性。另一个深刻体会是,如果计划出国读书,语言能力必须过关,不仅 要懂专业名词,还要克服语速和口音带来的听力障碍。
在中国,正如费孝通所说的《乡土中国》那样,只有乡村的,才是最中国的。较之而言,对于美国来说,只有小镇的,才是最美国的。就像一些我们所看过描述美国生活的电影、美剧一样,故事的情节往往都是发生在某一个小镇上。此次美国之行,最有幸的就是在米苏拉观察和体验到了美国小镇当地丰富的社区生活。社区音乐节、BBQ、沙滩排球、Party、瑜伽课等,无疑都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到处可见大片的茵茵绿地,不时有松树、小鹿穿梭而过,细碎的阳光划过树叶,伴着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微风拂面,内心的惬意难以言表。
有人说美国物欲横流,喧嚣浮躁;也有人说美国简约实用,平和安逸。当你驻足在纽约华尔街之中,在这个逐利而兴建起的城市里,只得满眼奢靡满眼繁华,很难说它不欲望不浮躁;当你看到t恤+牛仔裤是美国人的最普遍装扮,亦或和售货员大叔攀谈闲聊时总是在你不经意间跟你开个小玩笑,你又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美国简单平和的生活琐碎和风趣;在感叹美国人遵守规矩、乐于助人等高素质的同时,也会看见绑在路边栏杆上被拆的七零八落的自行车。到底什么样的才是真正的美国?任何事物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构成,当我们努力定义一样东西、尽力把它符号化的时候,也许我们已经与事物的真实面貌相去甚远。
在这个丰富多元的时代,通过道听途说认识世界,恐怕是行不通的,至少它不是丰满的,是空洞无味的。同样,在真正面对事物前过分地将自己的主观情感糅杂在对事物的看法里,或好或坏,往往接近不了事实的真相,更不能产生新的思维火花。
美国之行,看到了高空纽约的喧嚣繁华,但更多看到的是一幢幢安静低矮的民居;既置身于皮鞋作响、精英接踵的华尔街,也从衣衫褴褛的流浪汉旁走过;体验了美国高速公路的便捷畅快,也因被堵在第五大道无尽的车流中气急败坏;被Dodge、GMC和野马等美国肌肉车吸引过眼球,但事实上看到最多的是以TOYOTA、HONDA和MAZDA等为代表的日韩品牌为主的经济型用车……太多的反差画面成对出现,呈现给我一个情理之中却意料之外的美国。不由的想起了那句话:原来知道和感受到,是两回事。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学来的知识与通过自身体验所感受来的知识是不一样的。就像是做实验一样,标准化的实验结果是依靠每一个精细、准确的步骤保证的。只要某一个步骤有误差,都会得出不一样的实验结果。而人是不同的,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就相当于人们生活中一个个不同的经历和体验,而这必然会得到不同的认知结果和感受。用耳去听,用眼去看,用鼻子去嗅,用手去触碰,用心去感悟。实践出真知。“感受”一定会带给你一个比“知道”更真实细致的世界,甚至是截然不同的世界。“感受”还会在你的体内升腾发酵,产生属于你自己的东西,作为自己细心感悟世界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