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陈艳青 赵赟恒 程奥林)11月3日,2018年首都五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我校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党校、南开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以及我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围绕“青年与改革”主题进行了学术研讨。
开幕式上,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伟致词。他指出,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全国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做社会主义新青年,做社会主义建设性创造性人才。我校研究生会负责人杨阳、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雨萌作为研究生代表发言。
论坛上,各校研究生代表们分别从“历史中的青年实践”“青年价值观研究”“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研究”“全面深化改革与青年工作”等角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第一阶段,同济大学彭高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观研究》为题,结合当今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分享了自己对青年观的理解和认识。清华大学熊成帅在《青年与团:五卅运动中的青年团工作》的主题发言中,就五卅运动发生发展的过程,阐述并突出了青年群体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人民大学程天民论述了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对青年人的价值观建设的影响。我校陈光宇在发言中分析了在社会自媒体多元化的当下,青年人所面临的重重挑战及对策。
在第二阶段,北京大学徐小梅和北京师范大学徐少敏以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为切入点,立足中国道路和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背景,分别作了《改革开放与青年价值取向研究——青年在现代性与非现代性中的主体性》和《中国道路:引领当代青年价值观建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发言。
在第三阶段,我校赵钗均和王然将发言主题聚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赵钗均认为,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青年群体必须坚定自己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政治立场,真正自觉担负起中国梦的伟大历史使命。
在第四阶段,北京师范大学范文欣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历史赋予青年的使命。清华大学程正雨分享了自己参与建设乡村振兴工作站的社会实践,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突出基层党建的重要性。
研讨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治银、刘长军分别对发言者的论文和主旨演讲作了细致点评,同时就研究生如何开展研究提出了建议。
本次论坛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研究生部主办。论坛共收到全国近20所高校研究生论文100余篇,其中,17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
论坛旨在搭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之间的沟通桥梁,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增进学术研究交流。自2013年以来,已成功举办6届。(摄影/王萌萌 李明卓 赵海辆)